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愛滋病研究所、微生物學系及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團隊最新研究了信使核糖核酸(mRNA)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者,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Omicron後的免疫反應。研究發現,mRNA疫苗接種者在感染Omicron前,其由疫苗所誘導的中和抗體和T細胞反應狀態處於低水平,而被Omicron變種病毒突破感染後,mRNA疫苗接種者能快速地產生廣譜中和抗體和T細胞免疫反應,並且只出現輕微臨床症狀。該研究現已於《臨床與轉化醫學》期刊上發表(按此瀏覽期刊文章)。
背景
全球已進入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Omicron的高峰,感染人數達到2021年Delta變種病毒感染高峰值的十倍以上。由於Omicron 較Delta含有更多的基因突變,疫苗誘導的免疫反應能否對新的變種病毒提供保護,是當前最關注的問題。港大醫學院早前一項研究表明[1],Omicron能夠顯著降低疫苗所誘導的中和抗體的效力,因此研究疫苗接種者在感染Omicron後產生怎樣的宿主免疫反應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方法及結果
是次研究對兩宗本地 Omicron感染病例(患者)的中和抗體進行了全面及定量的比較,包括所有備受關注的變種病毒Alpha (B.1.1.7)、Beta (B.1.351)、Gamma (P1)、Delta (B.1.617.2) 和 Omicron (B.1.1.529)。研究團隊發現,與其他病毒變異株相比,Omicron對復必泰mRNA疫苗所誘導的中和抗體表現出最大的抗阻性。而在已接種mRNA疫苗但仍感染到Omicron的兩位患者,其體內所誘導出針對 Omicron的中和抗體,從低於檢測值水平,上升至比通常復必泰疫苗接種人士所產生的中和抗體平均峰值,還要高出75倍。更重要的是,喚起的中和抗體對目前所有經測試的病毒變異株都表現出增強的中和活性。
另外,Omicron突破感染還增強了與野生型新型病毒呈交叉反應的抗原特異性T細胞免疫反應。這些發現提供的科學數據,證明了mRNA疫苗誘導的免疫記憶在Omicron突破感染後被迅速喚起,並有助保護上述兩名患者。
研究意義
領導是次研究的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兼愛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教授表示:「研究結果表明,完成接種兩針mRNA 疫苗對於阻抗新冠病毒變異株非常重要。在Omicron廣泛傳播前,迅速地增加所有年齡組別的疫苗覆蓋率是當務之急。同時,我們的研究結果也指出,研發針對Omicron的疫苗作為加強針具有必要性,有助於對抗目前所有的新冠病毒變異株。」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霍英東基金教授(傳染病學)、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袁國勇教授表示:「香港同時提供滅活病毒疫苗和mRNA疫苗以預防新冠病毒感染是十分獨特的。鑒於疫苗誘導的免疫效力快速減弱以及新的病毒變異株出現,疫苗接種者被Omicron突破感染後的數據,對審視疫苗接種政策具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於研究團隊
本研究由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兼愛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教授領導。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的專職研究員周潤宏博士、系主任兼臨床副教授杜啓泓醫生及博士生彭巧麗女士為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參與作者包括瑪嘉烈醫院陳文俊醫生、林愷韶醫生、曾德賢醫生;醫院管理局莊慧敏醫生;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專職研究員蔡建飄先生;愛滋病研究所博士生劉娜女士、研究助理黃浩德、楊大偉及區家傑先生;以及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霍英東基金教授(傳染病學)、中國工程院院士及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袁國勇教授。
鳴謝
臨床前研究得到以下基金支持:香港研究資助局的協作研究金(C7156-20GF、C1134-20GF及C5110-20GF)、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醫療衞生研究基金(19181012)、深圳市科技計劃(JSGG20200225151410198和JCYJ20210324131610027)、香港創新科技署Health@InnoHK、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20YFC0860600、2020YFA0707500、2020YFA0707504);以及希望之友教育基金的捐款。陳志偉教授團隊部分資助來自香港研究資助局主題研究計劃(T11-706/18-N和T11-709/21-N)。
關於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
微生物學系研究學者積極參與臨床服務和基礎研究。研究生可以攻讀微生物學和傳染病的多個研究方向來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醫學科學碩士課程為研究生提供了深入研究臨床微生物學和傳染病生物醫學的機會。此外,部門的臨床學者還參與了香港和深圳臨床微生物學家的培訓。傳染病課程和研究生文憑課程為培訓合格的傳染病醫生提供了重要的途徑。
為促進知識交流,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的研究工作可通過以下連結瀏覽:http://www.microbiology.hku.hk/。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電郵︰medmedia@hku.hk)。
[1] https://academic.oup.com/cid/advance-article/doi/10.1093/cid/ciab1041/6463504?login=false